Author Image

James P. Liao

廖品捷 James Liao

M.S student at National Tsing Hua University

This is James Liao, former Outstanding Youth of the year. I am working on a M.S. degree of CS at National Tsing Hua University, supervised by Professor Shang-Hong Lai. Our lab specializes in computer vision, my research topic is MOT (Multi object tracking). Currently, I also work as the research assistant in CVML lab at Academia Sinica.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 about me or my posts, please don’t hestitate to contact me via email or social media!

Great ideas come from others good ideas. - James Liao

Experiences & Education

  聯發科 MediaTek

Digitalization and Intelligence Research Department (DIR)

Sep 2023 - TBD, Hsinchu

  • AI Software Engineer

  中央研究院 Academia Sinica

Research Assistent

July 2022 - June 2023, Taipei

  • CVML lab (Dr. Tyng-Luh Liu)
  • MCMOT (Multi-camera MOT)

  國立清華大學 NTHU

M.S. in Computer science

Sep 2021 - June 2023, Hsinchu

  • CV Lab (Dr. Shang-Hong Lai)
  • MOT (Multi object tracking)

  台積電 TSMC

MTRDP

July 2021 - Sep 2021, Hsinchu

  • AI / RD Enigneer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 NTUST

B.S. in Computer Science

Sep 2017 - June 2021, Taipei

Recent Posts

Card image cap
美國半導體供應鏈檢討報告

參考 美國供應鏈檢討報告之結論及意涵:以半導體為例 作者: 中華經濟研究院WTO及RTA中心 顏慧欣 副執行長、李淳 資深副執行長 一、前言 拜登總統於2021年2月24日簽署第14017號行政命令《美國供應鏈》[1],要求特定機關首長分別於100日內以及1年內針對特定產業展開供應鏈審查,設想可能遭遇之風險及提出強化供應鏈韌性之具體行動,做成報告提交至白宮。報告內容應包括各產業供應鏈所需的關鍵物資及原材料(critical goods and materials)、其他基本物資及原材料(other essential goods and materials),及製造或其他必要生產能力多項評估項目。針對100日內應先完成的四大領域:半導體、高容量電池、關鍵礦物和材料,以及藥物和原料藥,拜登政府已完成4項關鍵供應鏈之檢視,並於6月8日提出「100日關鍵供應鏈檢討報告」(Building Resilient Supply Chains, Revitalizing American Manufacturing, And Fostering Broad-Based Growth)[2]。 鑑於公布檢討結果的四大領域,基本上對臺灣至為關鍵的就是半導體產業,至於其他三個產業美國也未特別提及臺灣。爰此,本文透過白宮報告對半導體產業的調查結果、風險考量與因應建議等面向,作為探討之核心。 二、美國對半導體產業之檢討重點 (一)供應鏈之組成結構 1.市場概況 根據美國商務部分析,半導體(以下亦稱為晶圓或晶片)供應鏈主要涉及之供應鏈包含五個階段,分別是半導體設計、晶圓製造、封裝測試(ATP)及先進封裝、半導體材料及生產設備(SME)。檢討報告依美國半導體協會(SIA)統計研究指出,2020年全球半導體銷售總額約為4,260億美元,2021年推估為4,520億[3]。從各國半導體企業市占率來看,2019年的前六名分別是美國(47%)、韓國(19%)、日本(10%)、歐盟(10%)、臺灣(6%)以及中國(5%)[4]。 若由商業模式觀察,美國2019年在全球各類型市場市占率,分別是整合型半導體市場(Integrated Device Manufactures, IDM。意指包含設計、生產及測試封裝垂直整合半導體市場)為51%、無廠半導體設計(Fabless Design)為65%、晶圓代工製造(Pure-Play Foundry)為10%、設備市場為40%,以及委外封測公司(Outsourced Assembly and Test companies, OSATs)則為15%[5]。 2.供應鏈分佈情形 由半導體供應鏈來看,美國雖然在設計、IDM、設備及材料階段仍保有優勢,但優勢正在逐漸流失,同時半導體生產製造階段則面對最大的威脅挑戰。 檢討報告指出,美國半導體設計生態系統強大且世界領先,但問題在於銷售市場高度依賴中國。又美國仍主導半導體材料及設備,但因種類繁多,仍有部分掌握在其他國家手中。此外,由於美國國內半導體製造者有限,因而設備製造商嚴重依賴海外(亞洲)市場。此外,美國在第三代半導體GaN及SiC材料有領先優勢,但同樣面對部分原料也有過度集中在東亞地理區位之風險。至於製造能量部分,美國半導體製造在1990年代的產能佔全球37%, 至2018年只剩12%。反之,2019 年台灣佔全球半導體生產裝機容量(installed capacity)的20%,緊隨其後的是韓國之佔 19%、日本17%、中國16%及歐洲9%。 進一步來看,在邏輯半導體、存儲半導體(記憶體)和類比半導體等三種最主要半導體類型中,以邏輯半導體最為重要。2020年時邏輯半導體約佔整體半導體市場42%之營收、存儲半導體約佔 26%,而類比類半導體約佔 14%,其餘市場由分離、光電(discrete, optoelectronic)等非集成電路半導體組成。雖然美國在分離、類比與光電元件的產量中仍有30%的佔有率,但在邏輯半導體和記憶體則分別僅有12%與4%,兩者皆是目前各種主要電子產品如手機、電腦所必須之關鍵零件。最後,在生產技術方面,目前全球能生產10奈米以下的先進節點(advanced nodes)的公司為數僅有三家,即台積電、三星與美國英特爾;台積電更是在尖端節點(leading nodes),如5奈米及7奈米產能的唯一生產者[6]。 (二)美國半導體產業之風險考量 半導體是所有技術產品及先進軍事系統的基礎,不但是消費者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亦與能源、公衛、農業、消費電子、製造業、交通及國防能量有關。美國為半導體生產之全球領先國家,迄今美國半導體產業之收益仍佔全球半導體收益近五成,但數十年來半導體之製造均外包或移至海外,導致美國本土半導體製造能力的份額大幅下降。美國除缺乏製造最先進技術之能量外,無晶圓廠半導體公司亦高度依賴進口。 1.地理區位集中度(geographic concentration )風險 SIA於2021年4月發表之研究報告指出位於東亞的臺灣(20%)、中國大陸(16%)、韓國(19%)與日本(17%)佔了全球近四分之三的半導體產能。以先進邏輯晶片(advanced logic chips)為例,美國及其盟友均高度仰賴產能佔全球92%之台灣,至於成熟製程邏輯晶片,美國製造也僅佔全球6%至9%,故存在「地理區位高度集中」的問題。美國對進口晶片之依賴使其在關鍵半導體供應鏈中形成新的弱點,產能的喪失威脅其在半導體供應鏈之各環節及長期的經濟競爭力。 2.顧客集中度(customer concentration)風險 美國設計、材料及半導體設備企業之海外營收及客戶有過度集中於中國之問題。在地緣政治因素下,美國對中國實施之出口管制限制以及中國本土半導體產業政策等,對此等美國企業境外收入有直接且顯著地影響,對台海地緣緊張也有影響。 3.其他風險因子

Certificates & Awards

AI cup 2021 創新獎   AI cup 2021 創新獎

TOEIC Golden Certificate (970 180 200)   TOEIC Golden Certificate (970 180 200)

傑出青年 (Outstanding Youth Award)   傑出青年 (Outstanding Youth Award)